新闻动态

五十岁才搞明白,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做重复的工作,也不学技术

“艺多不压身,油多不坏菜。”

“人有一技之长,一生不愁吃喝。”

关于学技术的好处,我们从小就听过。

但是到了现实社会,却发现很多人宁愿做重复的工作,也不愿意学技术。

五十岁,知天命的年纪,再去看周围的人工作选择,就明白了。

真的,“我命由己不由天”是口号,“身不由己”是真实的生活。

图片

01

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我在一家中专学校就读。

在学校的安排下,拿到了初级电工证。

中专毕业后,我怀揣着电工证,去了东莞。本想,可以顺利到工厂里,混个电工。

我走了几家工厂,要么人家不找电工,要么人家不要初级电工。

有一家工厂,需要几个电工,但是看我是刚刚毕业的学生,就一口回绝了。在工厂看来,实践经验,比证件更重要。

无奈之下,我进了企石镇的一家电子厂。厂里每天加班到夜里的十点之后,并且一个月一天休息都没有。

拿到第一个月工资,三百多。身边的同事告诉我,厂里的电工,也就三百多。

我就想,这煞费苦心,考一个电工证,和普工一样的收入,意义何在?并且,做电工,还要承担对应的责任,风险很大。

这就说明了一点——带有普遍性质的技术,是意义不大的。你学起来很容易,拿到证也容易,但是要变成钱,不容易。

可以说,很多在社会上混了几年的人,都有一些小技术。但鉴于某些理由,被搁置在一边。

比方说,会开车是技术。但是一大批有驾驶证的人,其中有几个人是真正开车谋生?

还比方说,会骑自行车是技术,但是你真的会把骑车当成饭碗吗?可能性很小。

低端的技术,在收入,找工作的灵活性等方面,还不如普工。

到任何一座城市,需要普工的情况比比皆是,要招低端技术员的情况很少。

万一要一个低端技术员,厂里的管理人员找一个好学的员工,稍微培养一下就够了,不存在“技术短缺的问题”。

图片

02

有一个历史典故:飞卫射箭。

飞卫是一个射箭高手,很有社会地位。

有一个叫纪昌的人来拜师学艺。飞卫全身心地传授技术。

纪昌学成之后,产生了一个恶念:把飞卫除掉,自己就是天下第一高手了。

纪昌和飞卫在野外,展开殊死搏斗......

在我的老家,有一句土话:“教会了徒弟,打师傅。”

人性真的太可怕了,也不可猜透。

你以为这样,结局却是那样。一些因果,不会按照套路去发展。

多少平台,只是容得下一两个技术骨干。若是有了多个技术员,那就要猛烈地竞争了。

我的同学老李,在深圳某电子厂做设计。

他凭借多年的经验,成为了厂里的技术核心人物。

老李也会带徒弟,但是不会用太多的心思去教。以至于很多徒弟,学了几个月,就离开了。

老李说:“凭什么把自己辛辛苦苦摸索出来的关键技术,都告诉别人?”

我是非常理解老李的。一个厂里的设计平台,就那么大。如果有几个厉害人物,就不好办了。一山不容二虎啊。

再说了,老李在厂里有两万多一个月,他对这份收入很重视,压根不想失去。

反过来看,你要学技术,但是对方却防备你超越他,那你就学不到真正的技术。

月入几万的技术,普通人是学不到的。还不如一开始就放弃“学习”的想法,踏踏实实去打工。

就算你有机会接触到深奥的技术,你也大概率学不会。你的文化水平有限,一些数据都看不明白,还学什么呢?

图片

03

看过一段比较消极的话:“重复工作看着累,其实省心。技术活,看着轻松,累心!我就是搞技术的,厂子里工人下班就是下班了,我下了班工作不能停,电话一个接一个,晚上睡觉还在想技术方案。另外工人请假就是请假了,活别人就帮忙干了,我请假了,第二天活还是我的,我都不敢请假,请完假还得补以前的活。”

每个人都有“偷懒,求舒服”的本性。若是在收入差距不大的情况下,两个工作岗位中,哪一个轻松,就是首选。

虽然我们也知道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”,但人有必要狠狠地吃苦吗?

一辈子就几十年而已,总是吃苦,这就对不住自己了。

也有一些人,从技术岗位退下来,然后去做简单重复的工作,反而非常舒适。不要总是动脑筋,不要因为没有业绩,就被上司批评,随时担心失业。

人生存的方法有很多种,不是技术就最好。

再说了,一些技术工作,其劳动强度,比普通员工更大。比方说,车床操作工,也会累得汗流浃背,甚至工作环境很不好;普通电焊工的环境,就更不好了。

图片

04

重复工作,还是学技术,这其实是短期赚钱、长期利益两者之间的博弈,要精准选择,太难了。

多数成年人,一旦结婚之后,就被“收入”逼着走,耗费三五年学一门好技术,谁来顶住这三五年呢?学入门级的技术,又没有太大的必要性。

是思维和行动的博弈中,我们过了一年又一年,直到五十岁,经济不发愁了,才能够腾出时间学点什么。但是这样的年纪,花钱学东西,必要性也不大。

所以,人生最好的安排,就是在少年时努力读书,去好的大学,拥有一技之长。不要等到社会上,才走回头路。

如果你到社会上,非要到技术行业,那就做好长期吃苦的准备,把经验变成技术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